我国康护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专业化、规模化、机构化、产业化

发布日期:2021-10-11

(一)传统养老模式综述


1.千年传统的家庭养老

     这是几千年农耕文明条件下的“四世同堂”、“六世同堂”、“养儿防老”… …的总括,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等现代文明的长足发展,以及中国家庭人口“空心化”的助推,该模式正在快速萎缩并将退出历史舞台的主流。



2.当下官方的90:7:3或90:6:4说法

“90:7:3”养老模式,是指90%的老年人在家以自助或家庭成员照顾为主,自主选择各类社会服务资源;7%老年人可得到政府福利政策支持的社区养老服务;3%的老年人接受机构养老服务。从以上层面可以理解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为依托的社区居家养老占比97%。“90:6:4”养老模式与“90:7:3”养老模式类似,只是对于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的比例进行了微调。


3.居家、旅居、康护三养融合模式的倡议

 五行创展核心团队自2008年开始关注中国式养老的特征,2010年初整合中国、日本、澳洲的国内知名机构组成核心研究小组,并于2011年1月在南宁举办的“中国养老国际高峰论坛”上,首次提出了“养老服务业作为中国未来发展的战略型新兴产业”,进而围绕“居家、旅居、康护”三种养老模式融合发展“养老服务产业化”的鲜明主张。据此,倡议将中国的养老模式从服务产业化的角度和综合生活状态及需求维度概括为“居家、旅居、康护”三种,以此建立对应的养老服务体系。而今这种划分方式正被广泛接受并应用于相关领域。


(二)养老服务产业化的启迪


1.产业化的范围

养老服务产业是指以老年人为对象,以养老服务为内容,以满足生活、文化需求为目标,主要通过市场化运作配置养老资源向老年人合性产业,亦称为老人福利产业、老龄产业。


 2.产业化的历史站位

首先,作为为老年人提供产品和服务的特殊产业,市场空间大,被视为朝阳产业、银发经济,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其次,发展养老服务产业有助于保障改善民生、提升幸福指数。实现老有所食、老有所医、老有所居,老有所乐,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再次,发展养老服务产业有助于产业结构优化、促进区域经济较快发展。养老产业横跨一、二、三产业,不仅包含老年用品、食品、医疗、房地产、旅游、文化娱乐等产业,而且对上下游产业,如建筑设备及原材料、电子设备,保险金融、教育等行业具有显著的经济带动效应。最后,发展养老服务产业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减轻财政养老负担。


3.产业化的基本构架

任何一项战略型新兴产业总以快速膨胀的市场需求为导向,养老服务产业亦是如此。中国将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处在老年人市场需求快速膨胀阶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下,我们必须建立一套居于普惠制全覆盖的养老服务体系,以满足日益增长且长期处于世界最大的养老服务需求。


我们将这一需求导向型的产业构架概况如下:


1 居家养老、旅居养老和康护养老需求导向的产业架构

 微信截图_20191226112902.png

  

产业化的布局应以“快乐养老”和“尊严养老”为服务目标,在大型托拉斯企业、中型优势企业、小型企业及其他形式补充的市场服务体系下,整合各专业分工协作,形成养老服务产业化发展的构架。


该构架下最大的好处是:能有效管控服务机构的运营成本,大幅降低个体乐养服务对象费用支出的同时,享有更为优质的专业服务,从而达成普惠养老的全覆盖,促使康护养老最大限度的走出家庭而进入专业化的服务机构成为现实。

上一条:全文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发布
下一条:对中国城市发展趋势的思考